Day246-247(2018年9月24日-9月25日,周一、周二)
昨天是中秋节,我和另一个同学Maggie(下图右二)组织了一次茶话会。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在海外过中秋节,估计也是最后一次吧。一不小心,做了一回党代表。

2005年,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一个问题,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比“钱学森之问”更为一般、更具准确性的问题是:相对于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对于我们的经济总量,相对于我们的教育投入,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什么这么少?中国到目前为止只有1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中国内地至今还没有产生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我们缺乏创造性人才的原因是什么?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通常具有哪些要素?
《超长待机的中国学生为何缺乏探索新知的能力?》一文试图解答“钱学森之问”。(点击这里可阅读此文)
文章写得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但问题是:皇帝有没有穿新衣,其实谁都看得到,需要动用教育家、科学家去研究这个课题吗?
中国学生缺乏探索新知的能力,根源不是中国人口的基因问题,也不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虽然表面看起来是。
请问,军队能培养出来探索新知的士兵吗?士兵天天学习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问指挥官十万个为什么并且七嘴八舌出谋划策,那这个仗怎么打?
陈胜、吴广两位同学掌握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地喊了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王朝就被颠覆了。
大一统国,已经掌握了宇宙真理,根本不需要国民再探索新知……舵手说得没错:知识越多越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