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08-209(2018年8月17日-8月18日,周五、周六)
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急功近利的坏事必定层出不穷。
宣称自主核心技术的“红芯浏览器”融资2.5亿,消息刚发布,迅即被网民扒了皮,原来它的核心是谷歌浏览器核心:Chromium架构。
这事的本质是,某汽车发动机制造工厂针对某个型号的宝马发动机做了一个外壳,将宝马发动机装包在里面,对外宣称掌握了汽车发动机的核心技术。
看到这个消息,估计投资人心中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过。
红芯CEO陈本峰跳出来说,红芯在内核层面有自主创新,以适用于中国企业用户的办公上网需求。“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我们的客户都是企业用户。”
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说,红芯浏览器“包含‘Chrome’在里面”,并非抄袭,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去做创新’,如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应用安全方面都有创新,这些功能需连接云服务。
撇开前面那个弥天大谎,也不谈红芯的产品质量,单纯就红芯做的这件事来说,市场还是存在一定需求的,红芯的产品应该是解决方案之一。要不然,他也不会拿到投资。据我所在的IT群内知情人士透露,红芯在改名之前,还算是正常的公司,虽然商业模式不是很清晰。
愚蠢的是,这家公司撒了一个弥天大谎,第一反应不是道歉,而是辩解,这就把整个IT行业当成傻子,公然与人民为敌了。于是,创始人简历注水、软件代码质量低劣,都被扒拉出来了。
在此前创始人陈本峰提到加入科大讯飞的经历时,均称“成为了当时的初始团队”。他的工作是帮助讯飞完善了中文分词系统,使其准确率从70%提升到93%。和陈本峰一样,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是科大讯飞创始人陈仁华教授的学生。8月16日,刘庆峰回应,但陈本峰不是科大讯飞的联合创始人,曾经只是科大讯飞实验室的一名实习生。
新京报记者独家获悉,陈本峰在微软的英文名为Benjiamin Chen,2006年至2012年在微软工作的经历属实,但和此前官网宣传相比,也属于层层夸大了在微软的经历。和此前所宣传的IE核心研发工程师相比,陈本峰在微软期间主要是测试工程师,大部分项目经历为基础岗位工作。
此前,在红芯官网陈本峰的介绍中写道:担任IE浏览器核心研发工程师,参与开发了IE8、IE9、IE10浏览器。由于工作出色,陈本峰获得了微软产品技术最杰出贡献奖。介绍中还称,全球知名404页面也由陈本峰开发。
新京报记者追溯他的职业经历独家获悉,他在微软时确实参与了IE浏览器的相关工作,但主要是承担基础测试工作、IE多语言界面的开发,并非核心研发工程师,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陈本峰的工作属于测试工程师,是基础岗位,并不是核心研发人员,也没有看到他曾经参与过微软H5相关的工作。”
而在云适配此前的官网中,陈本峰还被形容为IE404页面的缔造者,“微软省了2.97亿”,还陆续获得微软最有价值荣誉专家(MVP)、微软最佳产品贡献奖等等。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微软IE404项目的负责人另有其人,该知情人士分析,“陈本峰并不能算是缔造者或者404之父,但确实参与了IE404项目的测试工作,但也只是项目内一个Developer(开发人员)。”
而对于此前所宣称的“MVP”,一位微软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该奖项主要用于对微软社区有所贡献的各地工程师,基本不会发给自己的在职员工,而新京报记者在微软MVP公开查询系统,也并未查询到和陈本峰(Benjiamin Chen/Ben Chen)有关的任何获奖信息。此前红芯官网对红芯联合创始人、COO高婧的介绍长期“模糊”地介绍为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而红芯浏览器事件之后,高婧的介绍改为了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而哈佛大学则被移至介绍的下方小字中,并标注为(交流学生)。这意味着红芯方面将曾在哈佛大学参与交流生项目的高婧宣传为毕业于哈佛大学,存在故意夸大宣传的嫌疑。目前,在红芯浏览器的安装包中有两个浏览器插件可以看到源代码,不少互联网工程师通过阅读代码发现,红芯的代码存在过度注释、代码冗余、语言陈旧等问题,甚至还有工程师测试后发现,它在插件的保密性上存在虚假宣传。
一位资深的前端工程师向澎湃新闻记者直言,红芯时代所称的三点创新“完全是在混淆视听”。
红芯事件再一次告诫我们:争当网红时不要忘记自己卸妆后的样子也可能暴露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