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杂记

会给大家一个交(胶)代(带)的

Written by 西塞山人

学择新西兰(Choose NewZeaLand)Day182-183

Day182-183(2018年7月22日-7月23日,周日、周一)

  关于疫苗问题,我们要相信:大一统国的真理部,会给大家一个交(胶)代(带)的。事实上已经给了,王五四同志的犀利评论,没有活过24小时。不知道下令和下手删帖封号的那两位同志,家里有没有孩子。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如果你们还有良心的话。
  还是那句话:能移民的就移民,赶紧办;不能移民但有条件送孩子出去留学的,赶紧送;不得不留在国内的,自求多福吧。
  
  体验了两周牛津New Headway教材,最直接的感受是:(对我来说)生词量有点多。
  今天发下来一张word list,我稍作统计,得出的数据是:30%的生词(105个词)。
  一般来讲,我们阅读一篇英语文章,如果生词比例在5%以下时,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生词比例在5-10%的话,比较富有挑战性;如果超过10%的话,就相当困难了,必须靠查询词义才能读懂。
  PETER提前发下来的意思是让我们预习,他的教学风格是:上课的时候,禁止查字典。有不懂的词可以问他,他来解释。
  30%的生词量,学习起来备感挫败。我现在要的学习感觉是跳一跳够得到,而不希望拼命地跳。因此我提出建议,下次换回剑桥的Face2Face教材。PETER说可以考虑。
  另一个感受是:牛津教材的编排不是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有点乱。我知道这个感受比较主观,我不确定:
  是不是习惯了之前的剑桥教材的原因?
  还是说同样在封面上标着“中级”,牛津教材的实际难度要高于剑桥教材?
  抑或是PETER自己都没适应用牛津教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