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77-179(2018年7月17日-7月19日,周二、周三、周四)
不好意思,旅游归来,公众号更新的节奏有点乱。这篇更新后,接下来仍然两天一更。
7月15日(周日)Choose NewZeaLand旅行团的行程是去Cardrona滑雪场滑雪。
Cardrona距皇后镇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起初同行的范老师一直在念叨单程要三个多小时,还买了干粮带上路,着实把我吓到了。后来她解释说去年恰逢大雪,车子绕路,才花了这么多时间。

滑雪,本人是一只菜鸟。很久以前,带儿子在上海的银七星室内滑雪场滑过一次,当时还上了私教课。不过到现在早就没印象了,一切要从头学起。
Cardrona的更衣室与装备(附件)租借处合在一个大房间里。来宾人手一张IC卡(在另一个办公室购买),个人自行在电脑上激活——输入身高、体重、性别、鞋码等数据,然后到各柜台刷卡租借装备(附件)。滑雪手套如果没有自备,那就必须购买——害得我花了20纽币,买了一副等同义乌小商品市场品质的手套,想想也心痛。
当我积极为同学们拍照的时候,背后突然冒出个(普通话)声音:“不要发朋友圈啦。”回头一看,是一个扮作卡通鸡的工作人员。当时我心头一阵不悦,心想老子拍照发不发朋友圈关你鸟事……我向来不喜欢这种自来熟的说话方式。
午餐时分,这个工作人员卸下装扮跑过来与我们一群人聊天。她是深圳人,原来做国际贸易,拿了一年的工作假期签证(打工度假计划)来这里打工。了解客户反馈是她的工作之一,于是我提了个在我看来他们必须采纳的建议:既然滑雪场都引进中国人服务中国人,那么为什么不增加中文标识呢?做几块牌子又花不了多少钱。
打工度假计划是新西兰与其它国家/地区签署的一项协议,获得此类签证者可以在新西兰工作或学习长达一年。不同于假期只能旅行而不允许从事其它活动的访客签证,持打工度假计划签证者可以从事各种工作——从采摘水果、酒店接待乃至于与特定职业相关的工种,类别多样。中国大陆地区每年只有1000个名额。
上图啦。
1、本人滑雪定妆照,无美颜。

2、我为同行的小朋友拍的。重点看背景,初学者区域,人口密度相当高。那根透明“隧道”,是自动扶梯,初学者们用这个上斜坡,再滑下来。再过去可以看到缆车,那里坡陡,是高手驰骋的天地。
对初学者来说,下陡坡就是噩梦。下午结束前,我似乎找到点感觉,自以为能控制速度缓慢下坡,于是挑战30度斜坡。刚拉开架式滑出几米,我就发现偏离预期方向,并且速度不减反增,结果一阵手忙脚乱,倒地不起。“不起”不是受伤,而是脚踩雪板,不易起身,最后只好卸下雪板了事。

3、左下为滑雪场的一部分,这块区域人很少。对面的雪山与白云近乎无缝衔接。

这次滑雪,见识了各式各样的专业滑雪装备,让我想起《林海雪原》,那些士兵滑雪用的又是什么装备呢?木板?烧火棍?
补上两张我在皇后镇拍的照片,飞鸟入镜纯属偶然,却给照片添加了几分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