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杂记

我在新西兰的两次保险理赔经历

Written by 西塞山人

学择新西兰(Choose NewZeaLand)Day170-171

Day170-171(2018年7月11日-7月12日,周三、周四)

  接着上回保险的话题,我想介绍下我在新西兰的两次保险理赔经历。
  
  留学新西兰自然要购买留学保险。David的公司为国际留学生统一代购了南十字星公司(Southern Cross Travel Insurance)的国际留学生旅游保险,我也不例外。

  Southern Cross Travel Insurance (SCTI) 是新西兰最受认可和信赖的旅游保险公司之一。国际留学生旅游保险的投保资格是:

必须:
(a) 已经或准备持有在新西兰留学期间的有效新西兰学生签证
(如果学习时间少于三个月,您需持有有效的旅游签证);并且
(b) 在一家新西兰教育机构注册入学。

投保覆盖范围
该保单承保医疗及运送、旅程变更、人身意外伤害、个人责任、租
车事故自付款,以及现金、旅行证件、行李和个人物品的丢失。

  网上有人吐槽这个保险公司:

  如果你索赔的项目是100新元以下的开支,比如像生病去看医生。一般的常规检查southern cross是不负责任的!如果款额稍微大一点儿的(尤其是接近你交给他们的保费),公司会死缠烂打能不给你就不给你。
  当你有需要给他们南极星留学保险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每次他们都会拒绝你,并且找出万年不变的借口——经理不在或者经理在忙。所谓经理们,我不知道大家和我的领会是不是一样的,他/她们能做到经理的水平,肯定是在公司当职员的时候吝啬的出头、拒绝索赔案件最多的。他们对公司写得超级下流(能不赔你就不赔你,把所有责任都推到索赔户的身上)的“条款”记得都是倒背如流,能从他们嘴里讨出个说法比登天还难。

  不过,在这段话中,我只看到了作者的观点,除了发泄不满,没有阐述任何具体的事实(时间、地点、人物、经历)。
  我先后两次向SCTI申请理赔,都获得了理赔,虽然第二次不太顺利。  

  第一次在2月下旬,我因眼睛不舒服去看家庭医生,被诊断出结膜炎。诊断费纽币95元,药费纽币18.50元。事后,我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并将收据原件邮寄给保险公司。几天后,保险公司回复邮件说全额理赔。(谁说常规检查SCTI不负责任?)
  
  第二次在5月中旬,我因便血去看家庭医生,被推荐去专科医院检查,诊断为(内)痔疮。两次看医生的总费用为纽币580元。我照例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Email)要求我提供家庭医生转诊证明和专科医生的诊断证明。当我提交上述证明后,保险公司以我有病史(10年前做过痔疮切除手术)为由拒绝理赔。
  不过,我的常识告诉我,10年前得的是(外)痔疮,现在则是(内)痔疮,两者虽然共用一个名字,但位置大不同,(外)痔疮似乎不应被视为(内)痔疮的病史。于是我联系了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同意我的看法,为我出具了一封解释信,当然她说不确定SCTI会不会采纳她的意见。我说试试亦无妨,死马当活马医了。
  SCTI收到我转发的解释信,回复说将重新审查我的案子,让我等回音。
  7月3日,我在国内收到SCTI的邮件,说他们在重新评估我的案子之后,接受我的理赔申请。当然,他们不忘声明以后不承保相同的病。3天后,我收到了SCTI的理赔款。(谁说能不赔你就不赔你?)
  
  两次理赔,后一次与SCTI多次交涉,全部是Email往来,我从未、也不需要与工作人员见面或通电话。再说,我的英语口语水平也不支持这么复杂沟通。
  我不知道那个吐槽SCTI的作者究竟遭遇了什么,反正我从SCTI获得的理赔款已经超过了我缴纳的保费。况且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从来不是按人头赚钱,即给一个人的赔付金额不应超过他缴纳的保费——这种想法真的是很傻很天真。
  我不得不再次感叹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西方社会就是“讲道理”。联想起中美贸易战,美国人抛出的是一份逻辑清晰内容翔实的调查报告(且不论是否与事实相符,至少逻辑自洽,有说服力),而天朝上国除了把口号喊得震天响,还有什么可以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