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57-158(2018年6月13日-6月14日,周三、周四)
隔壁班又来了个小孩子。据说是去一所中学报名,学校认为他英文太差,叫他补好英文再来。
我听说路人乙(小孩子)报上了新西兰这里的一所什么中学。他的英文水平烂到需要我当翻译,我很奇怪什么中学会收留他。有同学说路人乙报了九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三),他本应该报十一年级,或许这能解释他为何能成功报名?问题是,进去了,不好好学,有毛线用?
像路人乙这类留而不学的未成年人的存在,无良中介“功”不可没。前段时间,本地就有留学中介爆料:
Amy(化名)来自中国,从去年底开始,她在新西兰一家华人留学中介机构任职。这家私人中介机构主要的经营活动也是收取学校或者课程的佣金。
Amy说,许多从中国来新西兰的留学生,并不具备进入高等教育的英语水平,于是“中介机构就安排员工或者其他人替他们做内部英语考试”。
这还没有完。这些英语不佳的小留学生上课后,发现跟不上课程,就会回来再找中介,中介于是可以帮他们转课程,再赚一笔。
“这些孩子课程跟不上,考试不过,许多中介机构就会再帮他们转课程赚更多中介费……我去年刚上班3周,老板就要我去替考。”
另外一位爆料人称,“我还知道,很多中介都是把孩子推荐到佣金更高的那几个学校……”
中介明明知道孩子换学校并不能解决学习跟不上的问题,但为了赚佣金,根本不管孩子的未来,甚至说断送孩子的前程都不为过。这次的爆料人是良心未泯,才挺身而出。新西兰每年有国际留学生十万,我相信她揭露的只是冰山一角。
我相信,一个良好的业态,不能仅仅依靠人的思想觉悟建立,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机制来保障。留学中介这行业进入门槛低,政府监管难,导致良莠不齐,乃至劣币驱逐良币。我同学说她的朋友做留学中介两年,因为坚持不坑人,所以赚不到钱,最后不得不关门退出。
对单纯的市场行为,政府应该尽量少管。而教育是一种特殊商品,服务对象是人,产生的影响又极其深远,政府理应更多介入日常监管工作。怎么监管,下回另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