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5-126(2018年5月12日-13日,周六、日)
网上有个段子,说“自由民主”的好处:
小区大门口停着一辆报废车,停了差不多有快10年了,轮胎没了,车窗砸了。因为停的位置有点碍事,业主打电话请求个有关部门清理,可都相互扯皮就是没人管。谁过谁骂街。昨天,车上被人用漆喷上了“自由民主”几个大字。今天路过,车不见了。
我今天早上在LINKIN上看到一个人在问怎么样删除自己的几千条微博,新浪微博也不能注销帐号。他非常苦恼。我给他出了个主意:最近多发些敏感信息,然后网信办会直接把你的帐号删除了,尸体也不会留下。
我说的可不是段子,我保证有效性100%,不信你可以试试。
昨天家长群里有个家长贴出来一篇自己对国内家长会的吐槽文。因为这是个留学生家长群,当他贴出来的时候,我脑子一时没转过弯,以为他在说国外的事,再加上文字表达有点跳跃,所以我是感觉不知所云。
当弄清楚他是在国内之后,再回过去看文章,我终于理解他在对比英文老师(外教)和数学老师(中国人)的教学理念。
英文老师是一个外教,她很自然的认为只要孩子会了,她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这里面有一些问题。比如一个三个字母的单词,即便孩子有一个字母写错了,但是老师认为这种错误对于孩子而言是毫无关系的,因为他们的路还很长,有足够的时间去修正这种小的错误。
然而在同数学老师的沟通中,老师拿出了试卷,指出孩子的答案有一处马虎的地方,所以没有给分,即便她认为孩子是会的,但是马虎这个问题是不可以的,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
接下来的五分钟里,这个数学老师喋喋不休的描述了她为了纠正孩子们的马虎问题,都做了些什么,包括测试每个孩子的马虎程度(比如从一张纸密密麻麻打印着一堆8的数字里找出3来,因为这两个字符极为相近)。我实在听不下去了,打断了这位老师,问她:您作为一位数学老师,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孩子在数学上的学习情况呢?然后这位老师就生气了,表示她认为马虎的问题很重要,数学是一件严谨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如果我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没什么可以沟通的了。
我在语言学校的考试过程中,有时也会拼错单词,拼不出来或者笔误,两种情况都有。而外教老师批改的时候,我感觉他总是酌情扣分。错1个字母,他帮我圈点一下,扣0.5分或不扣分。
更有意思的是,考试的时候,老师还允许我们查纸质的英英字典(注意,不是英汉字典),英英字典上一个中文字都木有。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你尽管查。英英字典查出来的单词释义还是英文的,用英文来理解英文生词,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基础(大约3000个核心单词),所以会使用英英字典已经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你的英语水平尚可。
我不了解其他学校的情况,不能乱下结论。但是我站在(非雅思)语言类学校的老师视角看,学生来这里学习英语绝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学校不是要培养考试满分却开不了口的“哑巴”学生。排除混日子的学生,其他学生都是为了日常使用而学习英语。
学校安排考试,主要是让每个学生检验自己的阶段学习成果,并不是为横向比拼、选拔优秀。老师为什么要对学生的词汇量作出统一的、刚性的要求呢?实际上,每个人自己的词汇量,自己最清楚,词汇量不够,将来自己吃苦头。
对一个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来说,有生词是常态。与其让你卡死当场,还不如让你学会使用英英字典。再说,一个生词,若反复遇到,反复查字典,不就记住了?
下午和David讨论中美贸易战,他说东西方的人性没有什么不同,最终想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东西方人的思考逻辑不同,导致了双方的严重分歧。
对待孩子的教育,何尝不是这样?
允许一个孩子拼错单词慢慢修正的外教,不允许一个孩子“马虎”的中国数学老师,谁不想为孩子好?你能说他们的终极目标不一样吗?
究竟是包容一个犯错的孩子循循善诱纠正错误,还是把一个犯错的孩子打上“马虎”的标签打入冷宫,两种做法孰优孰劣,答案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