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有意思,我听说Facebook很久,也看了好些关于Facebook的新闻,但是就没用过它。这两天闲在家中,正好收到一封不知道来自何方的Facebook注册邀请信,于是点开链接,稀里糊涂地成了Facebook的用户。
Facebook是开心网的祖宗,若说两者有何不同,我想只能这么说——开心网是中国本地化、娱乐化的Facebook。那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网络游戏的小白领,乐此不疲。Facebook更像星巴克,那种氛围让你愿意写几句话孤芳自赏,或者是浏览其他朋友的动态。
Facebook博客支持外部RSS导入更新,我不需要重新把我的WORDPRESS博客在Facebook里贴一遍,朋友们也能看到我的最新文章,真好!在博客满天飞的年代,我相信没有人(明星和出名狂除外)愿意到处开博分头更新。
每个SNS网站里总有些社交狂人,一加就是数百上千个好友。Facebook里也不例外,我都不明白他们如何能与这些“好友”维持联系。起先我的Facebook好友里也有一个,我忘记怎么认识她的,一天能群发出N条消息,有英文有中文,尽是些不知所云的东西,我不得不与她解除好友关系。我相信,朋友关系不是靠SNS网站经营出来的,SNS网站最多能让你保持与朋友的联系。
Facebook人均好友120人 SNS难扩人类社交规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 07:23 新浪科技
导读:《经济学人》网络版今天撰文称,社交网站虽然让社交变得容易且轻松,但这并非如预想的那样,会扩大人类社交群体的规模。
敦巴数字
由于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减少了社交中的摩擦,并降低了与其他人保持联系的成本,因此,有关社交网站将提高人类社交群体的规模的说法是一种明显的假设:一旦你加入社交网站并召集“朋友”,即可通过照片、状态更新及其它方式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在得到你的许可后,这些朋友也将分享你的生活。如果可以无所限制地增加很多朋友,当然是“多多益善”。
但增加额外的朋友可能并非毫无限制,有人类学家将社交网站的部分活动称之为“装扮”(意思指在参加社交活动前的修饰打扮)。自然条件下,装扮是一项颇为耗时的活动,而电脑却使装扮活动变得轻松迅速,但弄清楚向谁装扮及其原因,则需要相当强的心算能力。你要记得与谁结盟,与谁为敌,对谁有性的渴求并以此行动。因此,目前在牛津大学任教的人类学家罗宾·敦巴(Robin Dunbar)几年前表示,人脑的认知力限制了社交网络的规模。敦巴根据智力大小和大猩猩的社交网络推断,人类智力所允许的、稳定的社交网络约为148 人,约等于150人,该数字即著名的“敦巴数字”。
从新石器部落的村庄到罗马军队的战团,其规模都在“敦巴数字”上下。由于所有人都彼此了解,此种规模组织的运作可以让官僚政治最小化。但这并不能证明敦巴的理论是正确的,也有罗素·伯拿(Russell Bernard)和彼得·凯尔沃兹(Peter Killworth)等其他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群体的规模上限差不多是敦巴数字的2倍。此外,有社会学家对个人的社交网络规模,即敦巴数字及其“核心”社交网络等说法存有争议。
核心圈子
哈佛大学彼得·马斯顿(Peter Marsden)发现,即使是社交广泛的美国人,也倾向于只与少量好友“讨论重要的事情”。随后一项受到普遍关注的研究发现,该数字呈现下降趋势。
网络社交网站的出现以及海量的宝贵数据,可能为该数字提供些证明。但Facebook上的社会学家卡梅隆·马洛(Cameron Marlow)发现,Facebook用户好友的平均数量为120人,仍与敦巴的理论一致,而且女性用户的平均好友数量要稍高于男性用户,但是不同用户好友数量间的差距非常大,有些用户的朋友超过了500人,所以很难成为社交网站将扩大社交群体规模的证据。
但让马洛倍受打击的是,Facebook上与单个用户经常互动的好友数量非常小而固定,这种互动约“积极”或约亲密,该圈子也更小、更稳定。因此,一个有120个朋友的男性用户,通常只与其中的7名好友借助在好友照片中留言、更新状态或“涂鸦”展开互动。女性用户的社交略微广泛,会经常与10名好友展开互动。在电子邮件或者聊天等双向交流的活动方面,一个男性用户经常交流的朋友数仅为4名,女性则为6名。在拥有500名好友的Facebook用户中,经常交流的好友数相对较多,但差距却并不巨大:男性用户会在17名好友处留言,女性用户则经常在26名好友处留言。男性用户双向交流的好友数为 10,女性为16。
所以,规模上升的并非核心社交网络,而主要是偶然联系的朋友数字。即使Facebook上有最多朋友数的用户,也只与其中小部分朋友进行交流,这证实了马斯顿关于核心社交网络的理论。
“皮尤网络与美国生活项目”主管李·莱尼(Lee Rainie)表示,换句话说,社交网站的用户并不会过多地向“敦巴圈子以外的朋友告知他们的生活”。虽然人们可以更有效地传播自己,但仍与此前一样,仅保留较小的社交圈子。(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