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应该是99年7月以前的作品,那时榕树下还没有成立编辑部,我看到人数突破10万,心里非常高兴,所以写了这文章献给《榕树下》。其中提到的网名,应该是榕树下最早的一批投稿者。12月25日,榕树下就要迎来9岁生日,可惜的是,这生日更像是祭日。
永远的榕树
——写在《榕树下》访问人数突破10万之际
咋一看自己拟的标题,自己都吓了一跳,隐隐觉得有讣告之感觉,仿佛《榕树下》要诀别于广大文学爱好者似的。假如真有这样的文章,除了种树的WILL兄或弟(我年纪比WILL大,阅历比WILL少,所以他要做我大哥,我不服,我叫他小弟,他不肯,每次网上接头,只好这样称呼啦!),谁都没资格来写。
第一次接触榕树,榕树才刚刚种下。我的感觉你们猜都猜不到,为什么?主页排版一片混乱,不知所云。我心里十分纳闷,管理员怎么这样粗心,毛坯主页都传上服务器了。后来,在《榕树下》第一次编委会上(本来打算开成《榕树下》的遵义会议),HAYES 给了我答案,原来是WILL这家伙铁镐没拿稳一不小心把树苗种歪了的。
哈,我一不小心暴露了一个高度机密信息,《榕树下》竟然有编委会!鲜为人知吧?细心的网友可能注意到WILL在上半年的某一篇文章中透露过这一资讯。WQJ 和我Michael Chan(网号MC)为加入编委会此事还着实高兴得几天没睡好觉(想来当选美国《时代周刊》风云人物之兴奋程度也不过尔尔),然而编委会为何会名存实亡?
原因嘛,WQJ 和我责怪WILL假公济私,企图独霸一方自成一派;而WILL呢,一个皮球踢给HAYES 兄弟(上海申花就缺少这样的美国外援),埋怨HAYES 技术上不思改进;等我打电话儿追问HAYES 时,HAYES据理力辩:WILL这家伙尚未提出版面设计方案……一个皮球前后倒脚传来传去,难怪中国队十强赛铩羽而归!
这编辑不做也罢,稿子可偷懒不得。我把硬盘里里外外SERACH一遍,寻寻觅觅少年时代的足迹,然后认认真真地按《榕树下》的投稿要求排版成每行73字左右的TXT 文件(WILL办公室外虽然有七个小蜜,但她们不会帮WILL排版),粘贴在投稿表单上,小心翼翼发送出去,唯恐哪一步操作错了稿件就遗失在半路上(其实自己晓得这担心是多余的)。
有位老人家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MC当然深刻认识到,光炒冷饭,群众终究要看出毛病的:MC老大不小的人,总是卖弄过去的花拳绣腿,有啥意思?怒从心头起,鼠标一移一点一拖,冷饭统统扔进“回收站”,更有好事者配以抽水马桶抽水之WAVE,哇,MC就惨了变WC了。
恰巧那段时间MC面临“下岗”,晚上闲暇,于是战战兢兢作了好些篇平平淡淡的作文,转贴投稿。托WILL兄或弟的人情,我的所有稿件他都眼开眼闭照单全收全发(中国足球甲A 联赛编外“黑哨”WILL)。
又承蒙热心网友捧场,写来EMAIL 交流指正,其中不乏“天下竟有如此BRIGHT的男人!”此类过誉之词,MC何德何能,实在无福消受,在此一揖谢过!
每一位文学爱好者心底的愿望是有一天自己的文章能够变成铅字,能够与众多志趣相投者分享,即使没有任何稿费收入。自从我爱上文学以来,在20岁前,这样的愿望从来没有湮灭过,虽然不止一次尝到退稿的滋味,然而每一次退稿带来的是阿Q 式自我安慰:“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在传统媒体统治的时代,寄希望于投稿发表无疑是一种徒劳报刊杂志的编辑似乎不太乐意帮助文学青年,他们宁愿青睐一些所谓的名家作品,或者是某些经济协作单位。幸运的是,90年,20岁时,我又找到了一个“情人”
PC,从那时开始,把自己写的诗和文章逐字输入长城0520CH,然后通过NEC P7打印机吱吱地打印出来成为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不好意思,上班时间公家设备,有挖社会主义墙角之嫌,国有资产就此流失)。
随着INTERNET的出现、大量个人主页免费发布站点的涌现,使每一位文学爱好者均有机会成为个人出版者,人人都可以是编辑、作者、出版商。如同书报出版后要有人购买一样,个人主页的读者又在哪里?
小小的计数器孤苦零丁地搁在那儿,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百转千回望穿秋水,肝肠寸断万般无奈,只好自己猛按几下RELOAD. 《榕树下》可谓生逢其时。WILL把握住现代都市人的心态,高举“生活、感受、随想”三面红旗,依靠国内最好的个人主页之一“电脑之家”,奋力揭竿而起,各路网虫昼栖夜爬,纷纷赶来助威:浪子、媚儿、冷月、SHELL 、MAPLE 、非雪儿、Bestgirl、小才女壳壳、嘉星的小雪、PJ、Sweety、Clara 、BigBagBOOM、Yuhao 、Siegfried 、LILI、弱喃、航云、Basara、Leigh 、格格……熟悉与不熟悉的名字,常来或不常来的网友,谈笑不必皆鸿儒,往来亦非全白丁。在祖国的阳光雨露下,经WILL的辛勤耕耘和各路网虫的细心呵护,榕树正茁壮成长。
单从月平均访问人次上万,就可看出榕树下人气之旺,我们欣喜地看到,《榕树下》开办第十个月,访问人次即将突破十万。
尽管《榕树下》还存在着版面单调、分类欠妥、良莠不齐的缺点,然而瑕不掩瑜,《榕树下》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每一阙词,全部是我们大家用心撰写的作品。
生活需要感受!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如果我们不细细品味好好生活,岂不有负上苍?
爱情激发随想!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果我们不经历热恋体验失恋,又怎能懂得爱情?
《榕树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豪情万丈者有之,“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热情洋溢者有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触景伤情者有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痴情不改者有之,低吟“众里寻她千百度”
钟情一见者亦有之,浅唱“将君心换我心”深情一往者更有之……
《榕树下》,多多少少的作品,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
行笔至此,脑海里忽然浮现席慕蓉的那句诗:“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是呀,榕树,就长在我必经的路旁,其实,她又何尝不长在每一个人必经的路旁?
他的榕树,你的榕树,我的榕树,永远的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