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小强

一鼓作气——谈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Written by 西塞山人

  1992年底,厂里搞征文比赛,有两个主题且分设奖项。我分别投稿,稿件是宣传科匿名提交厂领导审阅。那时还在宣传科工作的须兰(后来她一不小心成了作家)告诉我,当时的副厂长陈因达看到我的两篇文章,忍不住跑到宣传科打听这是谁写的。最后,一篇得了一等奖,一篇得了二等奖(某厂长得了一等奖,我们都没看过他写了什么)。我想,让我一个无名小卒成为“双冠王”的话,厂领导的面子肯定挂不住。其中一篇还“一鸭两吃”,被团委送到总公司团委拿了一个奖。我最感遗憾的倒不是没得“双冠王”,而是原本获奖征文要结集在厂内出版,结果不了了之。妄自揣测一把——有我两篇佳作在前,厂领导还是怕栽面。
  年代久远,两份原稿早不知所踪,幸有一篇发表在《上海轻工管理》,趁着教老爸OCR的机会,录入电脑,温习之。我记得原文大约5000字,发表时编辑略作删改,余4000字。


  谈到思想政治工作,一般职工的潜意识中总认为是党团干部的事情,无非是开会训话、促膝谈心老一套,结果总也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收效甚微。
  当前,企业正面临着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时刻,面临着各种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以新姿态、新方式投入到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中去,已成为当务之急。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培养职工树立高尚理想,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为规范,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最
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同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实际上,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化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党政分工,不是说把思想政治工作排斥在企业管理之外,而只是职责的分开。企业的投入转化为产出,关键在人,人的生产积极性越高,人的聪明才智就发挥得越充分。出经济效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通俗地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治人治众治气的工作。这里的治,是管理、不是整人。
  “在战争中,士气是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世界名将蒙哥马利如是说。我国春秋战国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鲁军一鼓作气败退强大的齐军,即是最好的例证。
  市场如战场。那么,我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能不能象长勺之战中的曹刿,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地“一鼓作气”呢?

“物”的激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现代化管理学中,对人的需求的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资产阶级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
  第一级,生理的需求.包括生活必须的物质上的需要,解决生存、饥饿等问题;第二级,安全的需求,
安定感、防备生理损伤等;第三级,社会需求,为人爱戴,希望给予他人和从他人那儿得到友谊,需要求自.
己有所归属,即作为某个集团的成员;第四级,尊敬的需求,包括自尊心,受别人尊敬;第五级,自我实现
的需求,要求自我成就。
  这五个层次的需求,每一层次都是在前一层次得到满足后才提出的。尽管它是资产阶级心理学家的理论。但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无参考价值。
  生理的需求是第一级的需求,是任何一个人所必需的。因此,“物”的激励是基本而重要的激励士气的一个手段。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要求建立一在定的物质基础上,一家连职工温饱都难以解决的企业是很难谈什么思想政治工作的。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欲从人”,首先必须了解“人之所欲”,对症才可以下药。假如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职工的需求,“既要马儿快快跑,又要马儿少吃草”,只讲奉献精神,不关心职工合理的物质利益,那么势必人心涣散,士气不振,效益滑坡。
  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抱怨世风日下,干活动不动就要钱,说工作开展不下去。其实,对待张口闭口要钱的人,我们得先看看他的劳动值不值钱、值多少钱,然后决定付不付钱、付多少钱。1923年,福持汽车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坏了,请来德国科学家斯曼斯,他研究了两天,在电机某处划了一条线,说把这儿的线圈拆。去17圈就行了。电机修好了。他张口要1万美元,他解释道:“划一根线值一美元,知道在那里划线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福特公司如数支付了这笔款项。
  “物”的激励不能使用过头。倘若抛开四项基本原则,一切以金钱为刺激,那么势必把职的消费胃口越吊越高,发的奖金、实物稍为减少,便意见回起,难免影响生产。
  显然,“物”的激励有其自身的缺陷。为了有效地激励企业士气,必须积极运用各种精神动力。

“道”的激励——“士为知已者死”
  或许有人会不理解明知“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士荆轲为什么依然在秦王宫内奋力一击。或许有人会不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视死如归、前仆后继。
    “道”,是一种为人信仰的精神。“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常常能弥补物质动力所不能职代的作用,在
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决定性动力,爆发出超越生理水平的、舍弃人的生理需要的力量,令人无法想象。“道”,这儿指的是企业的使命。
  正如一支军队要有它的使命一样,企业也有其存在的使命。大致上,使命是对企业的基本设计、基本方向、基本任务的规定,它是企业的基本信念。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制定的企业主要任务是“生产交通工具,满足交通需要”。在一使命规定下,该公司生产大、中、小型汽车。
  企业的使命,通常规定了职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告诉职工什么行为(或结果)是企业所期望的,而什么行为应该抑制。培养职工使命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职责。
  培养职工使命感,必须先让职工充分了解本企业使命,再通过各种形轰不断向职工灌输,直到根植在职工的头脑之中,变成一种信仰的行为规范,使职工产生高度的共识和认同,自动自发地产生出符合企业需要的行为。
  培养职工的使命感,还可以采用唱歌、座右铭等来潜移默化。世界上许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之歌,如IBM公司的《IBM歌》、松下公司的《松下进行曲》。

“名”的激励——“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在赤壁大战前的群英会上,周瑜曾高唱“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其雄心抱负可见歌中。
  过去,我们总有意无意地回避个人荣誉、功名的提法,强调集体贡献,个人得奖大家有份,甚至在舆论界出现过一篇两千字颁奖新闻忘记报道获奖者名单的“新闻”。这种做法无疑挫伤了一部分有特殊贡献的职工积极性,也不利于鼓励后来职工力求上进。
  个人荣誉和企业荣誉、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并非水火不相容,思想政治工作者若能处理得当,两者会形成一股前进的合力。企业大目标转化为个人小目标。更容易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每个企业都“藏龙卧虎”。这些有一定才能,有雄心抱负的职工最希望得到的是自我实现,自我成就。他们有强烈的表现个性的欲望,喜欢做富有挑战性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抓住他们欲成功名的心理特点,支持这些潜在人才的自我发展,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可是.为什么造原子弹的不去卖茶叶蛋?
  造原子弹的辞学家们的收入固然不及卖茶叶蛋的,但是他们的劳动得到了国家的支持鼓励,赢得了全社会的尊敬,他们实现了自我价值。
  当然,不是说卖茶叶蛋不好,它同样是合法劳动。社会分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对个人而言,其成就也有大小之分。
  向企业有功职工颁发奖状、授予先进称号,无疑是对一个人功劳、成就的肯定和认同,可以使一个人
继续保持已有的积极行为。
  “名”的激励应当辅之以“物”的激励。“千里马”不同“常马”,跑得快,吃得也多。如果以人才仅仅采用“名”的激励。“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行,安求其能千
里也?”
  广东珠海重奖有杰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奥迪轿车,看上去纯粹是“物”的激励,其实主要还是“名”的激励。得奖的人凤毛麟角,但体现的则是当地政府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尊重爱护之心。由此激励科技工作者的士气,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和”的激励——“欲谋胜败,先谋人和”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合起来是一条虫。话有偏颇,也不无道
理。
  企业的士气体现在人际关系上,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就预示着高昂的士气,而高昂的士气是保证企业走向胜利的必要条件。
  只有内和,才能外争。企业的全体职工都是为增加社会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工作,同时也是为自身利益而工作。在企业运行中,因为工作安排不合理、奖惩不当等等制度性原因或者由于职工之间的社会偏见等心理性原因生成怨气、怨言,无心工作,只会削弱企业的外部竞争力,影响企业效益,减少个人收益。
  日本经济发展如此之快,跟内和有着很大的关系。日立的社训是:“和与开拓精神”,松下的信条是“惟有全部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协力,才有进步和发展或期,全体员工应本着至诚,团结一致为社务尽力。”他们单个企业内和,集中精力参与国内市场竞争;他们国内企业内和,携手对付西欧与美国。
  思想政治工作所要做的,就是改善和维持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用坚持不懈的言传身教,想方设法抑制或消除职工之间的彼此敌意、互相倾轧、恶意伤人的行为。对制度性原因产生的内耗,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向行政决策人提出建议,改革不合理的制度。不过,“和为贵”并非让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好先生”,解决问题时混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这种草率的处理方法,只会打击职工的工作热情,加剧企业内耗。

“制”的激励——“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孙子兵法·势篇》云:“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意为要做到管理人数多的军队象管理人数少的军队一
样,这是组织编制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对象不单是个别职工,他要接触若干人职工。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够直接地、有效地指挥下级的数目一般是六个左右。故大、中、型企业,光靠几名党支部书记根本管不过来。这就需要“分数”。  
  一是指党委、团委的职责要与行政管理部门分清。党委、团委的能要扩大,不仅要管党员、团员、而且要管非党员、非团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要明确,抓思想促生产的次序不可颠倒。
  二是指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形式要分层次,如金字塔状,责任层层落实。也许有同志担心处于金字塔尖的领导高高在上会脱离职工,实则不然。事必躬亲是小作坊生产管理意识,现代化的大生产管理需要上层领导,不管党政,具备一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度,一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从容。这种领导的风采,往往成为企业精神的化身,有助于加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职工的思想动态若能及时层层反馈至上层领导,即便高高在上,也犹如亲临现场。相反,下基层挖几锹土、拿把扫帚划拉几下便号称“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和方式才叫做高高在上。
  三是指基层的思想政治玉作者应当善于区分出职工中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指职工中志趣相投的或者同学同乡平时经常一起活动而自然形成的小团体。以往,大多思想政治工作者较注重这种小团体可能出现的消极作用,例如跟领导顶牛,散布谣言等等,所以比较反感,一慨予以排斥。实际上,抓好非正式组织的思想工作能够带动一批职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改革需要冲锋陷阵,同样也需要擂鼓助威。在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应当更好地与经济工作结合,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地激励企业职工的士气,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陈逸峰 发表于1993年第2期《上海轻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