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投稿:那年代,我玩的软件是…… 出处:PConline 责任编辑:simon
编者按:感谢热心网友陈逸峰先生,他为我们悉心填写了《生于70年代IT人专访问卷》,还在问卷后详细写下了他对那个年代所接触的软件的一些感想。70年代人最熟悉什么软件什么硬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看法,毕竟每个人在当年接触电脑的时间,接触的程度都不一样。只有大家的一起参与,就我们这些年来的精神粮食(软件也算是精神粮食的一种吧)重新回忆,写下来与大家分享,那么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因为感动,所以我们才会珍惜,才会更加奋进。因为分享,所以我们才会共鸣,才有更大的丰富……
陈逸峰先生原文(蓝字和图片均为本次修订):
我对网上现有的那篇《70年代IT人最熟悉十大软件》有点不同意见,我在90年到95年常用的软件应该是下面的这些。一个从WIN95开始接触PC的人,即使他生于70年代,也不应该划入这个行列了。
我使用的第一台电脑:长城0520-CH(相当于PC/XT CPU是8086),内存是640K,硬盘是20MB,软驱是360K。
IBM PC/XT
那年代我接触的软件:
Dos 3.3
没有DOS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今天的辉煌。DOS 3.3,是应用相当广泛的一个系统,增加了一些新命令,支持高密3英寸盘。
DRDOS 6.0
据说DRDOS的每个版本都比同版本的DOS好很多,所以一直希望取代DOS,但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倒是DRDOS的许多技术陆续被DOS采用,结果事实上又帮了微软一个大忙。
软件DOUBLESPACE(磁盘容量倍增)技术是DRDOS发明的,在那个年代存储空间相当宝贵,我就尝试过通过DRDOS将另一个分区的磁盘空间容量倍增,当时感觉很神奇,尽管知道它的原理。现在这个功能成为WINDOWS自带的标准功能,但因为存储便宜,很少有人去用了。
PCTOOLS
每一台PC必备的软件,好比现在的WINDOWS资源管理器。
没有用过PCTOOLS,不算用过DOS。一个小小的EXE执行文件,可以COPY到软盘中,让用户可以不用命令行来操作,并且可以完成一些DOS下不能完成的功能,例如16进制的文件编辑(大家常用了修改游戏存盘文档)。可惜后来发展成PCSHELL之后,除了界面变得好看些,没有更多突破。当微软的DOS模仿加入SHELL功能之后,PCSHELL就有些鸡肋。大多数人更爱PCTOOLS。
PCTOOLS 16进制编辑功能
金山汉卡/WPS
DOS时代,地球人都知道。汉卡存在的原因是以前PC机内存小、硬盘小,所以字库要存放在汉卡上。不用读硬盘,所以显示起来也会快一些。
没有WPS之前,我用的是国外的WORDSTAR打字。WordStar 是MicroPro公司在1979年发布的字处理软件的产品,它以它强大的文字编辑功能征服了用户,1982年wordstar 在国外的销量超过了100万套。软件对中文的兼容性不好,删除汉字总要按两下删除键(一个汉字占两个字符)。
说到金山汉卡,不能不提巨人汉卡。当年史玉柱就是凭巨人汉卡起家的,结果倒在“巨人大厦”下,凭脑白金才翻身。可惜我没有用过。
WORDSTAR
早期的WPS
后来的WPS
CCED
CCED最早问世于1988年,首创中文字表编辑之概念,以其方便的中文制表而著称。实际已将文字编辑、表格制作、数据运算、排版打印以及数据库报表输出等多项功能融为一体,十余年来,完全以其精湛的程序设计、方便实用的功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甚至让一些熟练的用户到了“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程度,不能不说是软件业的一个奇迹。
2.13(汉字平台)
2.13是吴晓军用Debug一句一句写成的。2.13曾一度影响过我国微机汉字处理的一个历史阶段。在众多初涉计算机汉字处理的年轻人心目中,吴晓军、2.13、晓军电脑三者之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等号。
dBASEIII
随着八十年代初 IBM/PC及其兼容机的广泛使用,数据库产品的代表作之一,Ashton-Tate公司开发的dBASE很快进入微机世界,成为一个相当普遍而且受欢迎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只需键入简单的命令,即可轻易完成数据库的建立,增添、修改、查询、索引以及产生报表或标签,或者利用其程序语言开发应用系统程序。由于它易于使用,功能较强,很快成为八十年代中期的主导数据库系统(极盛时期曾在个人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80-85%)。继dBASE II 之后,dBASE III,dBASE III Plus 以及dBASE IV相继诞生,其功能逐渐增强。
dBASE的BROWSE界面
FoxBASE
Fox Software 看到了dBASE在性能与速度上存在的问题,也预见到了PC平台上DBMS的巨大潜力,在成立后的第二年(1984年)便推出了与dBASE全兼容的FoxBASE,其速度大大快于dBASE,并且在FoxBASE中第一次引入了编译器。1986年,与dBASE III Plus兼容的FoxBASE+推出后不久,FoxPro/LAN也投入市场,一时间引起轰动。1987年之后相继推出了FoxBASE+ 2.0和2.10,这两个产品不仅速度上超越其前期产品,而且还扩充了对开发者极其有用的语言,并提供了良好的界面和较为丰富的工具。
FOXBASE的启动界面,我对它和跟DOS一样熟悉
Lotus公司的1-2-3电子表格软件
Lotus公司的1-2-3电子表格软件变成了PC的第一个受到众人喜爱的应用程序。是菜单和屏幕上的帮助这样一些革命性的概念帮助Lotus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Norton Utilities
Norton Utilities是由美国Symantec公司开发的一套个人计算机实用工具集成软件。它集磁盘编辑、磁盘诊断与修复、系统优化、系统性能测试以及病毒检测与清除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早在DOS时代就久负盛名,被视为PC用户的得力助手。当时,能够与之一较短长的只有著名的PCTOOLS系列。后来,Symantec公司干脆收购了PCTOOLS系列,PCTOOLS系列从此在软件市场销声匿迹,于是Norton Utilities从此就开始独步天下了。
HD-COPY.EXE
软盘复制、格式化以及IMG影像文件制作与还原。
光盘没有出现以前,这个软件成就了不少盗版商。上海静安区南阳路上就有一家小公司,准备了大量的软件。用户可以按需要出钱拷贝,他们则提供“学生盘”(廉价的1.44M软盘)。那里的电脑,每天只运行HD-COPY.EXE。他们的软驱是损耗得最快的。小公司老板通过HD-COPY,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慢慢发达起来。
IMG.EXE
IMG.EXE是针对HD-COPY和另一个叫DDUP的拷贝软件而编制的。HD-COPY能将软盘完整地制作成.IMG影像文件保存,但在使用时,还必须再次用HD-COPY将.IMG影像文件转存到软盘上。有了IMG.EXE,就省去了这一麻烦。IMG.EXE在内存中直接开出一张软盘容量大小的区域,模拟软盘,并将.IMG影像文件还原到这个模拟软盘中,然后用户可以将模拟软盘上软件安装到硬盘。并且IMG.EXE使用“Ctrl+Alt,S,D,X”这一个热键来进行切换,所以可以连续处理多张软盘。使用“Ctrl+Enter”可以将IMG.EXE从内存中清除。如果你看到DOS时代的文件是以.IMG或.DDI为扩展名,那么这多半是软盘影像文件,就可以使用IMG.EXE来完成安装。
此外还有ARJ.EXE(文件压缩与解压)和PKUNZIP.EXE zip(文件解压)。
ARJ最有用的功能是打包的同时支付自动分卷。要知道那时候的拷贝文件是没有光盘、U盘和移动硬盘的,ARJ提供的这种打包方式,让我们生成多个适合软盘容量的文件。解压的时候只要将软盘上的这些文件拷贝到硬盘上某一文件夹下再释放即可。
02-11-26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