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10.14 榕树下内部工作论坛上冒出这么篇帖子,当时从行文来看,大家都以为是will写的。后来在某个场合,我亲耳听到宁财神承认是他写的,他说他对自己当时的工作状态也非常不满意:美术编辑就是他。
我想,当初昆德拉能慨叹出这句话来,也主要是因为没有书商在背后催他的稿子,老同志乐得清闲,就没有了继续奋发的动力,靠他那点微薄的稿费活得悠哉,只是我想,他这么一个老头子,不买衣服不下馆子,住的估计也是外国文联分的公房,没有什么开销,应该撑得下去,可按照咱们现在如此之大的开销,编辑同志们好象就不能步了他的后尘吧?闲话不说,言归正传。
看着榕树一天一天壮大起来(虽然访问量上升得不算太快),我们的心中欣慰异常。页面越做越漂亮(也越来越慢),好文章越来越多,各种策划活动层出不穷,聊斋征稿倍受瞩目,亭花小筑被读者强烈认同,电台节目推陈出新反响空前、非常小说非常之长……真是牡丹花开样样红,为我们辛勤工作着的编辑同志们鼓掌,热烈鼓掌。拍完了马屁,就该说几句难听的话了。
首先是今天特别推荐的那两篇文章,有心人做了两张图片上去,用心良苦,效果恶心,若我是作者,见到自己的主题被图片歪曲,心血被伪艺术糟蹋,我是一定不会再投稿了。跟美术编辑说一句,你若做,就好好做,不要舍了孩子还套不着狼。还有那个新发的所谓88×31的logo,我也请两位设计制作者看看,虚糊糊一片,你要敢说那是玩朦胧我也算服了你。文章中错字依然屹立不倒,罗布泊进度踬躅不前(勇气可嘉的杨壮士好象脑子不大够用,有点有勇无谋的架式),吹嘘过的网络版权的法律保护问题迟迟没有下文……且不说了,自己慢慢寻思吧。
我想,关于催促各位努力工作的事情,以前也说过不少了,而且我也相信各位是一直绷着弦做的,但是,为什么还是会有层出不穷的错漏呢?好,让咱们看看,网络上同行们都在做什么吧。
全景中文:三个人维护。每天访问量两万。而且拥有中文网络上最大的文学搜索引擎。
亦凡书库:两个人维护。每天访问量上万,有大批的海外游子热心支持,是中文网络上政论文章的权威。现在也同时开始扩充功能,向ICP 靠拢,包括有网络文秘等服务。
新语丝:一个人维护。每天访问量两万,同样有大批学者和科研工作者的热心支持,是社科院院士上网冲浪的必经之地。特色就是学术性强,知识面广。
橄榄树:三个人维护,与两百多名专业作家及无数位网络写手有密切关系,页面清新雅致,内容也比较不俗,朱文等著名新生代作家就是从那里发源的。他们的特点是文学性非常强,有一大批文学水平较高的读者支持。
还有许多,其中包括各大论坛和BBS ,如青青草,侠客岛,文学城等等。他们的优点在于,实时发表,及时有读者反馈,如果是精品文章,还会被收录到文库和精品栏目中去,甚至还有优秀读者的文集,可是好象咱们的星光灿烂到目前为止就更新过一次,里面可怜的三位作者,文章收的也残缺不全。
榕树下是这么一个站点,身份上的贵族,内容上的平民。我们应该无愧于这个定位。
同志们,不要以为每天按时更新了文章,排好版挑完错别字就算完事了,我们的身后有大批的同行和竞争者在追赶。如果不及时地休整自身,不断地求新求变,那么我们的事业就很快就会淹没在网络海洋中,变成昨日黄花。请编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不要勇于挺身而出对我说:“啊,我是在努力,我是在搞新的举措”,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辩解,而是实际行动,以及实际行动之后的结果。我们需要看的这么一个结果,那就是,通过各位同仁的不懈努力之后,我们的访问量急速上升,我们的页面推陈出新,我们在网络文学站点中的地位节节攀升,我们在作者和读者的心目中完美无缺牛逼透顶,一堆一堆的传统媒体追在我们身后巴结谄媚,我们还特别矜持地考虑是否要与之建立合作关系等等等等。
今天先说到这里,请各位想自辩的编辑同志不要回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