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重逢

哲别的《我与榕树下》

Written by

作者:哲别


  
哲别在蒙古语里最初只是利箭的意思。1201年,铁木真平“12部联军”之乱,率铁骑追击泰赤乌部。激战中被敌阵中的射手用强弓射中,因离的很远,虽然被射到脖颈,但没有致命,只是昏过去。苏醒之后继续坚持指挥。泰赤乌部落只是强弩之末,无力抵抗,很快就战败了。
  战争结束后,铁木真发问,是谁将他射伤。俘虏中有个叫只儿豁阿歹的年轻蒙古人站起来,坦然回答:“是我。”并且说:“如可汗处死我,我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如果可汗愿意赦免我,我愿意射断流水,粉碎巨石为您效劳!”
  铁木真听后,喜欢他的坦荡,并给他改名为“哲别”。后来他成为了成吉思汗的得力一将。
  从此,“哲别”就有了神箭手的寓意。

  喜欢那个时代和这两个简单的音节,所以用了这个名字。虽然从来没有去过蒙古,但已经认定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还有一个名字叫蓝海岸,因为冥冥中觉得海洋是我最初的起点和最后的归处。

  我是负责诗路花语的编辑,能看到大家的诗稿是我的荣幸。


  
理想对我来说是个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就习惯于每天沉浸在各式各样的理想,梦想之中。
  从小就是个沉默的人,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拆卸所有手可触及的东西,再将其完整的装起来,虽然有时会多出或少掉几个零件。所以那时的理想就是做个修理匠。
  初中时,为了自己暗慕的人,觉得只要两人一起,即便天涯海角也去得,千辛万苦也吃得,为便于四处迁徙和沿途观光。那时的理想就是做个骑黄鱼车的车夫,而且是车斗在前龙头在后的那种。现在想起,胸中发闷,为什么就不想做个汽车司机呢?
  当然,从小到大,为响应语文老师不容反驳的命令,写过N 篇有关有关理想的东东,从修理肉体的医生到为拍老师马屁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大炼钢铁的工人老大哥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老二哥,从科学家到政界强人等等,但我觉得都不及最初的两个理想那样有着生命本身的乐趣。

  ……

  一次,好象是在青年报上,看到了一篇对榕树的介绍,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去了后,最先感到的就是页面很干净。我记得那时还有一个寻找明星的栏目,是个大大的方格,花纹有点象苏格兰男人穿的裙子,鼠标移上去,下面就会出现人名。也是在这里,我第一次读到了一些优秀的网络文章。
  一路走来,种种的机缘让我来到了这棵大榕树下,这里充满了理解,智慧,和宽容,我为自己来到这个地方而感到幸运。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磨灭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后,如今的理想很简单,就是做一条从榕树枝桠垂下的气根,吸收着大地给予的养分,给这棵树输送一些生命力,使她能够更加茁壮的成长,这就是我现在的所做与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