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1999年是政府上网年,据说其中商机无限,据说IT业界各路英雄好汉摩拳擦掌(磨刀霍霍?)、跃跃欲试,一忽儿A 公司表态如此如此,一忽儿B 公司呐喊这般这般,你方唱罢我登场,祖国河山一片大好,形势喜人煞是好看。
一片热火朝天中,也传来不少公务员朋友的忧思。
忧思之一,电子邮件妨碍下级与上级的沟通,若在日常工作中采用电子邮件等形式,省略了早请示夜汇报,与领导的关系未免疏远,于自身的提干可是大大不利。
忧思之二,政策公开不利于其灵活执行,政策最好是压在档案柜底,记在头脑之中,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这样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方可因人而宜游刃有余。
其实到今天,政府上网这项工作在技术上和资金上(少吃几顿?少配几辆车?)早已不是问题,而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从上至下的观念是否能转变,即变人民求我服务(人民是我的公仆)到切切实实的我为人民服务(我是人民的公仆)!
众所周知,权力不能没有制约,而政府上网政策公开,有利于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交流,实质是把对权力的监督权更多地交给人民,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不过,当改革涉及到象“机子、房子、车子”这一类敏感问题时,往往是虎头蛇尾。中国有几个地方能够象大庆一样拍卖掉大量公务用车呢?一件好事之所以被当作典型宣传,因为这样的好事几乎没有。
何况,政府上网触及的是“权力”呢?
观念不变,再先进的电脑,再高速的网络,也只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政府上网,道路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