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小品卖拐,让流地东北的“忽悠”一词红遍中国。对“忽悠”的定义,各有不同。百度知道里有个东北人的解释,我认为比较科学:“用语言的技巧使别人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让他相信我说的话,让他的思维受我左右的过程,叫做忽悠。”
一个多月前我接到一个电话,有个家伙一本正经通知我:我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什么什么(没听清楚),收到有人抢注贵公司的无线网址申请,为保护贵公司权益,我们特通知贵公司……
我一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不是CNNIC吗?上网一查,倒还真有无线网址一事。可惜我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无线网址是怎么用的。我问对方,是在我手机的浏览器地址栏里直接输入中文吗?还是要下载个软件?他说讲不清楚,要和我面谈。我笑了,你都讲不清楚,还谈个屁啊。当年通用网址都没忽悠到我,你以为穿上无线网址的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真别说,说曹操曹操就到。上周,我又接到了通用网址的推销电话。那丫上来还是那套话术,要保护我们企业权益云云。我不客气地回道,你别来忽悠我,我搞了十年互联网了。我以为亮明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份,那丫就会知难而退。不成想他还继续跟我推销,大谈域名保护之重要性–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长期被拒绝后锻炼出来的厚脸皮。我有些火大了,严词拒绝道:“当年三七二一网络实名我都没买,怎么会相信你的通用网址,你少来这一套。”那丫也有点生气,说了一句:“你搞了十年互联网还都不明白”就跟我说再见了。
靠,如果通用网址有价值,要推销员干吗?你见过.com和.net的推销员吗?
在我看来,CNNIC对中国互联网最大的贡献就是那份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无线网址、通用网址,明明是一个商业产品,CNNIC非要将它们打扮成“标准”来忽悠全中国,归根到底,就是利益驱动。那么我们不禁要再问一次,CNNIC到底是个什么机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