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杂记

向王永民先生致敬

  我91年开始从双拼输入法转向五笔字型输入法,那时我知道了王永民,也就是五笔字型的发明人。
  学五笔没什么困难,我练习输入了一百首歌词,就掌握了。输入法本身是枯燥的,但我找到了让我产生兴趣的学习方法,这算是一种技巧吧。之后,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五笔字型的学习软件,把我老爸也发展成五笔字型的用户,他对拼音是根本搞不清楚的。
  我一直奇怪网上流传的各种五笔字型输入法,有些人居然还收费。我就在纳闷,五笔字型输入法没版权么?盗版横行,在中国大陆见怪不怪,但盗版收费,也只有在网上贩卖盗版光盘的时候才出现。
  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篇文章,说王永民败诉五笔字型专利案,真让我吃惊不小。仔细一瞅,说是1997年北京高等法院判定五笔字型第3版专利权能不能覆盖五笔字型的第4版。这样的判决,可谓“满纸荒唐言”,令人扼腕叹息。这意味着,任何一个人只要使用五笔字型的第4版来制作输入法,都是合法的。我们的法院究竟保护了谁?难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为什么微软的软件还要收费呢?
  究竟是谁,谁在幕后操纵这一切?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1991年初,中国计算机市场逐渐成熟,伴随着四通打字机的销售高潮,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普及全中国,一时之间,普天之下莫非王码。
  既然五笔字型汉字拥有知识产权,生产计算机和汉卡的厂商,在计算机和汉卡中预装五笔字型软件向消费者出售,就应当向王码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像在计算机中预装美国微软公司的视窗系列平台软件,要向微软公司支付知识产权费用一样。
  再有,厂商在计算机和汉卡中预装五笔字型,会使自己生产的计算机和汉卡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的销售量大增获得巨额利润,向王码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但是,在1991年,中国大多数生产计算机和汉卡的制造厂商,预装五笔字型后,绝大部分没有向王码公司支付知识产权使用费。王永民为保护合法权益,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调查在中国和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生产和出售计算机和汉卡的厂商非法预装五笔字型的情况。
  1992年4月10日,王码公司向非法预装五笔字型软件的近百家厂商发送律师函和通知书,要求这些厂商向王码公司支付五笔字型知识产权使用费。
  然而一个由厂商们发起的“倒王永民俱乐部”迅速成立,共同研究如何向王码公司开战,达到不支付知识产权费的目的。
  1993年12月24日下午2点,联想集团总部6楼会议室召开“发展汉字输入技术与保护知识产权关系”研讨会。到会的有联想集团原总工程师、联想汉卡发明人倪光南等计算机和汉卡生产厂家,以及有关汉字研究的专家学者。
  联想这些公司为什么如此感兴趣?原因大概在于联想起家的联想汉卡中装有“五笔字型”,联想汉卡为联想公司带来第一桶金,也为联想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王码公司向联想公司收费,数目非常可观。
  最后这些学者们推出惊人的论调,到会的一些人士认为:“五笔字型技术中的字根出自于汉字‘横’、‘直’、‘撇’、‘点’、‘折’等,这些‘横’、‘直’、‘撇’、‘点’、‘折’,都是几千年祖先流传下来的,是公众所知道的。所以五笔字型技术也应是公知技术,不应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994年9月6日下午,联想公司在中关村奥林匹克饭店召开联想集团关于“五笔字型”专利纠纷案情况通报会,北京上百家媒体记者参加了这次通报会。
  联想公司总裁柳传志、原总工程师倪光南出席该会议。倪光南向记者介绍联想公司与王码公司“五笔字型”专利纠纷情况,并宣布正式加盟“五笔字型”纠纷与王码公司对簿公堂。
  当时人们一致认为:“联想必输”。但最后的结果却并非如此。
  1997年7月2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最终判决,判决“五笔字型”3版专利权不保护“五笔字型”第4版,王永民败诉。由此,五笔字型是白吃的午餐,成为“公知技术”。
  五笔字型案从一审上诉到二审最终判决竟用三年多的时间,花费了1294天。在这种“马拉松”式的拖延执法期间,让人不难联想到,会有多少形形色色的关系等人为的因素的影响。

  有段时间,联想用这句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现在我要反问,五笔字型是公有技术--联想,你就是这样联想的吗?本是同根生,竟然做出这等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每年情愿向微软交一大堆的版权费,却不愿意给中国人交版权费。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联想,你是中国人的联想吗?从今天开始,我不会购买或推荐朋友购买联想的任何产品,包括他收购的IBM THINKPAD。
  公道自在人心。五笔字型在2008年1月,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王选先生发明汉字激光照排,可没有五笔字型,出版行业靠拼音来把汉字录入到电脑中么?五笔字型发明之意义,应与汉字激光照排并列。
  谨以此文,向王永民先生致敬。

  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评选日前在京揭晓,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王码五笔字型等50个项目。全国劳动模范、王码集团董事长王永民教授发明的五笔字型,作为我国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产生国内外影响的重大科研成果,在我国30年来发表的近千种汉字编码技术中,成为唯一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一项发明。
  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王永民从1978年起,在河南省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研究汉字输入技术,历时5年在南阳发明了五笔字型。他抄编分析了 12万张卡片,提出了《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了在字母键上设计形码的数学模型和字词兼容理论。仅仅使用25个字母键,在世界上首次突破每分钟输入汉字 100字大关,曾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重大发明。在路甬祥院士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中,他被称为“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